南华小学>教师之窗>学习心得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之台湾研修参访活动情况汇报

2016-11-21    

201611711日,我跟随福田区中小学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教管人员、课程教师一起赴台湾研修参访。在短短五天的时间里,我们参访了四所台湾的中小学校,并观摩了他们的公民素养教育课堂教学。时间虽短,却收获很多,感触很深。

五天的时间里,我们参访的四所学校分别是:台北桃源国中、新北顶溪国小、台北永吉国中、新北有木国小。我们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秩序、文明和素养:校园里每个楼层都有净水直饮机(同时提供冷水、温水和热水),学生自带环保水杯,有秩序地排队打水;因为严格实行“垃圾减量”,校园里几乎找不到垃圾桶;学校里随处都可以看到“阅读角”,学生阅读图书之后自觉归还并将书本摆放整齐;洗手间干净卫生无异味,并设有残障人士使用的专位(台湾倡导融合教育,每个学校都会有特教班)……这些虽然都是小小的细节,却感动了我们,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式,让台湾的孩子们从小就如此有素养?在观摩课堂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台湾没有“思品”课程,但是却有一门特别的课程——《社会》。这套教材涵盖了有关公民素养教育的方方面面,是中小学的升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然而,台湾的公民素养教育并不止于这套教材,教师们很巧妙地将公民素养教育融入到了每一门学科之中,甚至是学校的每一项活动之中。在我们听到的一节英语课《Love you forever》中,林妙音老师将感恩教育很自然地融入课题教学,孩子们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在场听课的老师都几乎感动落泪。永吉国中的赖宏铨校长亲自上《社会》展示课,在讲解人口学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引导孩子们珍爱生命,追寻梦想。“思品”教学不再是枯燥地说教,而是将教育巧妙地、自然地、生动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顶溪国小的德育主任讲到的一句话发人深省:品德——有感(身体力行)。的确如此,品德教育并不能就靠一套教材来实现,而是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让孩子们感同身受,并且发自内心地去做“真、善、美”的事情,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有素养”的人。

                                                刘淑平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