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思考 在实践中成长
第六届”全国校园文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6年11月9至
为期三天的论坛,内容丰富多样,安排较为妥当,此行收获不小。
一 印象成果展
在会场附近的一片空地上,摆着全国各地文学社团的展板,展板上介绍着该校文学社团的开办情况,其中有学生获奖情况、社团活动等等,各有特色。我重点关注了一下来自深圳的校园文学社团,发现也有好几所学校参与其中,小学中学都有。如果我们报名得早一点,也一样可以将自己的社团简介印在海报上,让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有所了解。
在会场外,有几张大桌子摆放着,桌子上摆放着全国各地各个学校的刊物,有报纸,有杂志;有诗歌类的,也有散文类的,内容丰富,各色各样。看来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在全国的不少学校里开展得还是相当好。如果当初我们早一些确定能来,我们同样也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印出来,放在此处展览,让更多人对我们学校的作品有所了解。以后如有机会,提早做好准备。展览的作品是可以供老师们自由取阅的,为了便于携带,于是我收集了一些作品,如泰州市百米中心小学的《美瞳》报;花桓县凉水井学校《春蕾试刊》;有深圳第二外语学校文学社的《彼岸》;麓山滨江实验学校的《白鸽》;有攀枝花市31中小学校教育集团的《清香》;有宁波市北仓实验小学主办的《岩河诗报》;利辛高级中学朝花文学社的《朝花文学报》;苏州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田园文学社的《田园》……
从对以上刊物的浏览,给我的一点启发是:回来后,要多收集孩子们的诗歌、文章等,多将他们的作品印出来给他们看,多让他们交流各自的作品,为他们童年多留下一些美好回忆。
二 戏剧课《草桥结拜》
在10号的下午,论坛呈现了四节课,有小学、初中、高中的课,有戏剧《草桥结拜》剧本片段、《孔乙己》、现代诗等。由于时间关系,四节课只能同时进行,在不同地点上课。我们分身无术,就只能选取其中一节来听。我选择了听初一教材《草桥结拜》,总的来说,个人觉得这节课还是成功的,挺不错。授课者何夏寿老师基本功很好,在戏曲方面有较深造诣吧,因此本节课最出彩的地方是他自己演唱了几段戏曲,很专业的感觉。
课开始时,何老师呈现了几段不同曲种的小视频让孩子们辨认,可以调动孩子兴趣,同时又对戏曲有一些感性认识。而后过渡到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即本课。他让孩子们自由读,提提疑问,几位同学就“二八”“撮土为香”“这厢”提出疑问,老师也进行了解答。关于“二八”,老师鼓励同学们猜测,学生在试错中找到答案。后老师让孩子们学习区分剧本中不同内容的区别,如独白、旁白、唱词、舞台提示、表演提示等,后让孩子们角色扮演读,学生在对读中加入动作。可惜因是戏曲,尤其是唱词部分只能读而不会唱,因此读得再好也没有味道。后老师让学生从唱词中找规律,发现唱词很有节奏感,字数也有规律,如3+7模式,于是老师迅速过渡到课外内容,引用一段《白蛇传》小说,让学生将其中唱词部分改为戏曲中的唱词,要求押韵。学生课堂五分钟改,请两学生上台,学生表现很出色,改得很有水平,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也是很有水准,说如果我要去参加星光大道,我会带他去。
这节课上,老师的表现是很不错的,只是,学生的整体表现较一般。尤其是学生的读写结合部分,只呈现2个学生作品,其他同学完成得如何,我们完全无法知道。因此整堂课,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所学的,可能略有欠缺。这节课难免有成为教师自我才艺展示的感觉。与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可能略有冲突吧。
但整堂课的设计,还是很好,循序渐渐,水到渠成,以后我们上类似的课,可以参考这一个模式。
三 讲座的启示
在本次论坛中,我们聆听了许多领导专家的致辞、讲座,有很多在说各种所谓重大意义,这些内容,说太多了,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没有什么重大意义。倒是有一位年长的老人,后来我们才知道是叶圣陶的孙女,她谈起爷爷当年立志从教及在教育上奋斗一生的事例,确实很值得我们为人师者思考、学习的。反观我们今日,在从事教育的人中,又有几个,是真正有远大理想目标的呢?有几个可以真正为自己的教育信念而努力的呢?唉,想想就觉得遗憾。有不少老师按照规定,只能在5分钟或8分钟内结束发言,然而依然有不少老师不按规定,依然超时,有的还超时好几分钟,我觉得这种做法确实不好,就算你有再多的内容要讲,既然已经规定了时间,那就要停下。或者事先就该将讲稿删减,挑重点讲,否则花了太多时间,就等于将他人时间浪费了,这样不好。可见,我们在时间观念上,还是相当薄弱的。
如果我们今后要演讲,就得把握好时间,同样的讲稿,可以准备不同版本,比如10分钟版本,比如5分钟版本,比如2分钟版本,其实就是一个有所选择地取舍罢了,学会浓缩,恰当删减还是很重要的。
本次研讨会,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学习中观察。古人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也。向那些在文学社团方面做得好的老师们学习,同时将自己的心得转换成实践,再好的理论知识,不去实践,终究是没有用的。
所以,行动、实践最重要。所谓知行合一,即如此。诚如《论语》所言: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赖熙怡 夏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