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小学>教师之窗>视野窗视野窗

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分析

2012-10-11    

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

  实现课程综合化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任务。其中,设置、开发并实施综合课程是实现课程综合化的一条主要途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现课程综合化成为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许多国家设计开发除了多种多样的综合课程,其中,以活动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方式的综合课程尤其丰富多彩;同时,这种形式的综合课程也是世界各国开发综合课程的热点课题。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将这一形式课程的开发视为一项重要任务。

  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是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原本为一体的知识内容进行分割,使这些内容条理化、结构化,以便于学生专门学习和研究的一种课程类型。但是,分科课程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因为它将有机统一的知识和观念人为地割裂开来,从而使学生对世界、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变得片面、狭隘、不完整。为了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同时也为了使学生的素养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均衡,于是提出了实现学校课程综合化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的内容统整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与信息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类型通过对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方式的整合,能够使学生完整地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比较全面的理解,并能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地解决现实问题。因此,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存在着价值互补的关系,即综合课程弥补了分科课程的缺陷,而分科课程的优势则是综合课程所不具备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新设置的并要求实施的一门新课程,它在课程类型上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首先,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并非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的要求。其次,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品德课程、自然(或科学)课程、社会课程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课程,所以它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品课、自然课或生活课程了,它兼具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在小学三年级之后这一课程将分化为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科学三门课程。相对于此三门课程来说,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二、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有诸多具体的课程开发模式,如相关或交叉课程、融合或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或经验课程等。其中,相关(交叉)课程是对具有一定联系或交叉的分科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融合(广域)课程是将具有相近教育价值的课程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或学习领域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核心课程是以常见或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以此三种模式开发出的综合课程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即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知识教育。活动(经验)课程是以活动的方式设计并组织实施课程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它旨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

  在国家新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中以各种模式开发并设置了多种综合课程,它们包括:1、以融合模式开发设置的艺术(1-9年级)、科学(7-9年级)、历史与社会(7-9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

  2、以广域模式开发设置的品德与社会(3-6年级)、科学(3-6年级);

  3、以活动(经验)模式开发设置的品德与生活(1-2年级)、综合实践活动(3-9年级)。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因而被称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此处活动型的涵义体现为:第一,本课程以引导儿童获得经验、形成体验,并养成良好的品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而非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学科教学完成的,而是通过儿童的实践活动完成的。第二,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源自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智发展并未进入到抽象或相对宏观的层面,儿童的活动大都围绕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为此,小学低年级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脱离儿童熟悉的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与生活课程所涉及的儿童的现实生活主要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个人生活自理等;模拟化的儿童的真实生活,如有关家庭生活的游戏、以爱护自然为主题的儿童剧、情境对话等等。这些课程内容都是儿童自主活动的内容,活动形式与课程内容有机的统一,活动不是内容的一种载体,认为在课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活动就是活动型课程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第三,本课程的实施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方式,如游戏、讨论、交流、欣赏、练习、参观访问、操作实践、调查研究等。这些方式主要体现为探究性活动、体验性活动、交往性活动和操作性活动等。尽管讲授也是本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但它不应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

  综上所述,品德与生活课程是通过与儿童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并体验关于世界和自我的直接经验,并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鉴于这种课程类属于综合课程的范畴,且以活动的方式开发和实施,因此,本课程的性质被界定为活动型综合课程

  (摘自:《人民教育》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