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小学>教师之窗>科组建设>综合科组综合科组

南华小学综合组工作自评报告

2019-01-17    

  一.教硏组概况

  我校综合组包含学科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共3门学科,在创新课堂模式的引导下,根据区教育局颁发的课程计划的安排,依据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在四个年级都开设信息技术课并开设信息基础型学习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基础信息素养,有全市统一的课程要求。我校综合组以《深圳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指针,以李彤科学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科教兴校”战略为指导,以课程建设、活动建设、队伍建设、设施建设为主要抓手,创新科技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升我校师生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和品牌,争创区科技特色学校,在区属学校形成引领示范作用。

  我校现有信息技术教师2人,科学教师6人,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班级有25个班,接受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学生有1300余人。综合组共有教师8名,其中专职教师8名,成员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23岁,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副高级级教师1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小学二级教师2人,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学历6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相对合理,团结合作,在工作中拥有一份热情,一股冲劲和韧劲。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积极探索,夯实教研组基础学科建设,加强校本课程设计。

  我校在“活动——发展——创新”办学模式的引导下,依据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在三、四、五、六这四个年级都开设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课和科学课,与此同时一年级也开设了科学课。课程开设从低到高,除了基础的学科建设,加强了校本课程的开设,构成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体系,实现“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培养,使更多的孩子更早的接触到互联网。据调查研究,三年级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所以只在三年级设置了信息的基础型课程,学习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基础信息素养。除了完成校本课程,我们还基于项目的学习氛围中,在校开展了“3D打印”课程,普及学生的3D打印基本技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课外信息技术课程和相关的动手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此课程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和支持;但该项目对教师整体的教硏水平要求极高,正因为有这样的压力,促使我们教硏组必须定期开展教硏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组内教研采取教师集体备课,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同时还认真学习新课堂实验的基本思想,围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三实践两反思活动。

  (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在教研中寻求共识。

  综合教研组,组内成员所授学科不同,但学科之间有很多共通性,所以我们在教研组活动中,找寻学科共性的主题,加以深化。

  综合组主要负责的大型活动之一,就是学校每年度举行的科技节活动。首先,科技节紧扣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调“三个突出”,即突出科学性、开放性、群众性、实效性;突出创新促进转型,以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养为重点,大力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宣传宣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其次,注重“三个提高”,即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为重点,向小学生介绍科技成果和节约小窍门,提高“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从生活点点滴滴做起”的意识;通过科普作品展示等活动,围绕“科普惠及民生”的主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普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青少年肌体、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和谐。                                                               

  科技节开设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征文及讲座、出好一期科普黑板报、开展一次科普主题班会、“节约纸张、保护环境——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变废为宝创新设计大赛、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讲座、“环境保护及节约能源”知识竞赛、观鸟竞赛、科普知识电脑制作、“人与环境”绘画比赛、“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书法作品展、科学观察实践活动(含科学种植等)、航模制作等活动,下发了节能减排、安全用电、科技创新宣传资料,利用校园橱窗、有线广播、条幅、标语、海报、综合性科普宣传题板等阵地开展了科学防灾减灾、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节能减排等科普知识的宣传。为了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开展,组委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对各项目的参赛要求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各个条线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实现了“校长挂帅、全校动员、班班发动、人人参与”的                                                                                                                                    总体要求。

  该活动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许多老师对表现出浓厚兴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报名参赛人数众多。收到的学生作品中,不乏有质量较高的作品。不少学生表示,在活动过程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常需要用到的知识,并希望以后能开展更多这样的活动。一部分家长也表示,将积极支持这样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活动子女对于学习更加专注,做事更加认真了,许多新知识对家长也有很大启发。

  (三)认真做好学生作品创作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组根据学校领导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开设了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我组教师承担了若干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学生的相关培训指导工作,积极参加区内和市内的各项相关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

  2016年6月,我校学生林天乐、方舟、黄丹仪、魏莹莹、于治国在深圳市福田区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节“我的世界我创造”3D打印创意比赛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林天乐同学获得深圳市福田区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节“我的世界我创造”3D打印创意比赛中,荣获最佳设计奖。

  2016年12月,谢佳蔓、周海悦、谢家欣、陈至真、郑佳杰参加深圳市福田区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节信息技术现场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邓子健等同学获得深圳市福田区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节-科技运动会“铁丝陀螺”项目中,荣获一等奖。

  2017年1月,高若茗、翁嘉淇、简海璐、谢雨萱在深圳市福田区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节观鸟竞赛中获得“小博士奖”。

  2017年1月,林天乐、方舟、黄丹仪、魏莹莹发明的《“喜刷刷”环保刷牙3D套装》在2016年深圳市网络创客学堂活动中,荣获3D打印类一等奖。孙飞亚、吴锐意、杨锐坤发明的《“小猪”智能环保牙签盒》在2016年深圳市网络创客学堂活动中,荣获3D打印类一等奖。

  2017年2月,徐浩楠等同学在深圳市学生创科节(2016)活动F1在学校科技挑战赛“战狼”车队荣获一等奖。F1在学校科技挑战赛2017深圳赛区选拔赛中,南华小学获得总冠军。

  2017年2月,张博涵等同学在深圳市学生创科节(2016)活动智能无人车比赛中中荣获一等奖。

  2017年6月,吴锐意等6位同学在“F1在学校”科技挑战赛2017深圳赛区选拔赛中,“猎豹”F1获得总成绩一等奖,黄家杰等6位同学在“F1在学校”科技挑战赛2017深圳赛区选拔赛中,“闪电”F1获得总成绩二等奖等等……这与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付出是有直接联系的,学生在竞赛中收获和学习到的宝贵经验与历练。

  (四)认真负责,做好学校信息化相关工作。

  我校综合组的教师,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尽可能地为学校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服务,同时带动校内广大教师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使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发挥优势,确保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

  我校现有2个学生机房,科学实验室2间。师生电脑两百多台,还有其他各类电教设备。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作,我们组教师切实做到对电教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检修或保修。学校网站管理建设也是我们的工作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好网络资源,保障网络的畅通和安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组教师能积极配合教师修改、制作课件,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互相帮助。逐步建立健全学校资源库,及时刻盘,归档所有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做好“两引导”。

  我科组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做好“两引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强技术意识和良好的技术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关心技术发展,有探索的欲望,积极参加技术活动;加强实践探究体验,逐步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不断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大胆思考与分析,促进同学间的交流评价、反思,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技术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三.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更进一步发掘高效的课堂

  我科组提出要更加注重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学设计从“怎样教”过渡到“怎样学”,以学情为出发点,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差错,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美的授课。

  (二)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作业以及过程性评价

  遵照学科教研员的指导,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更加有效合理的过程性评价。

  四.今后工作的设想  

  (一)加强课程开发。加强我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加强科技教育的常规管理,走出一条符合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之路。

  (二)积极开展组织活动。学校在原有的科技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一些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DIY能力的活动。

  (三)认真做好创客导师培养。加强创客导师对科技教育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普遍提高创客导师从事科技教育的素质和能力。

  (四)不断完善科技特色创建制度。

  五.教研组活动改进措施以及对策

  (一)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教自身学习,继续通过区内教硏活动和校內教硏活动相结合,寻找更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作为技能型教师,不但要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学习教材以外的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将之充实到技术课程教学中去。比如,教师在教学生“3D打印”知识时必须先学一些“3D打印”和“3D设计”知识;要辅导学生搞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以及申请专利,教师就要先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有了这种知识储备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因此,技能型教师只停留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经常给自己“充电”。

  (二)教师的发展立足点在教研,着力点在课堂,由于组內学科综合交叉的特殊性,单靠校本的教研活动,力量过于单薄,因此教师在积极参与校本硏修同时,还应积极参加区层面的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甚至走出校门与初中同学科老师交流沟通,要积极参与片研并争取承担项目与任务,在与校际同学科教师的互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问题的突破为目标,对课堂进行深入的分析,精心地设计,寻找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教学经验的交流,可以开阔视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尽快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三)在教学中应结合学校的统筹安排,加强研究以学习单设计为主题的学科建设项目研究,探究课堂如何以通过精心设计学习单,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过程,强化体验性学习和个体性学习,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为载本,研究适切的学习单导学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利用项目作业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更加关注学生的电子作品,以及以项目为主的自主探究活动。科学学科更加注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的作品,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合理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四)多动手,多实践,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科学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还在于师生动手操作多。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示范在先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老师也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只能在反复的操作和练习中才会增强,教师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掌握要领,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操作。特别对于一些特殊的教学具,不仅要了解它的构造最好还能掌握它的维修技术。所有的制作都需要老师亲自动手,摸索出一套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和难点,正确辅导学生,避免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把学生制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甚至是一个小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养活到最低程度。只有敢于正视困难,知难而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使新课程改革中的这些特色课程更具有魅力。

  我校的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强调立意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校摆正科技教育的重要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刚刚迈出第一步,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确立科技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强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继续深化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互相渗透,不懈努力,力争使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