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小学>教师之窗>科组建设>数学科组数学科组

浅谈如何在低段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2020-10-15    

浅谈如何在低段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王淑媛

  “心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即自我的独特体验,先是感觉的积累,随后是个人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的第一时刻并不是进行思考,而是内心反映出来一种感觉,而后才是依据感觉进行自我思考。因此,心走在智的前面,是智产生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内心的感觉,智也就无从产生,而智就是解决内心需求的方法。因此心是智的基础,那么在过多强调智力发展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应该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体验。

  但是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英语不过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其价值主要是与世界各国进行语言沟通和文化交流,外语教学界对此也深信不疑。许国璋先生曾说:“中小学十几年,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百十篇从几十字到几百字的对话或课文,操练了一些四会五会的技术,束缚了孩子们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心智健全成长,我们对不起他们。”因此目前的英语教师教学更多地停留在“语言能力”,缺乏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审视英语教育的价值、目标与内容。

  作为“人”的全面发展角度,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审视外语核心价值,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英语教育应超越语言沟通与文化交流的范畴。英语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来引导他们内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以及用外语沟通的思维方式。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如何调整呢?首先,从仅有的语言目标,转为多元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

  其实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例如,我们在教授上海教育出版社深圳牛津版本一年级下册的单词“礼物”时,如果我们只是教会孩子发音和意义以及表达,那只是达到了语言交流的目标。但是,如果在教授时让孩子体验一把收到礼物带来的乐趣和惊喜,以及通过比较送不同礼物接收者的心情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礼物不在于价格的高低,最重要的是用心体会对方所需所想。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任务。刚好是父亲节即将来临,让孩子们模仿改造课本制作新年卡片,通过知识迁移自己制作父亲节卡片并用英文表达对父亲的节日的祝贺。这时我们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通用的行为规范,并培养和形成良好自信心与创新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英语教学设计不能停留在“语言能力”,而应该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必备品格,比如换位思考——同理心。

  现实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强调的也是同理心。无论在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是善于体察他人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的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最值得大家的信任。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把同理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同时这也是心智成熟的表现。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其实不仅是语言的问题,是能不能换位思考、能不能关心他人的问题。“语言,是品格和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 一个人的交流能力与他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同理心紧密结合。因此语言的训练中同理心显得无比重要。I am sorry to hear that. 是在英语中很常见到的一句话,这句话背后体现的是说话者对对方的感受的体验和处境的理解,并尝试产生共鸣。例如:在低段英语故事教学中,可以让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体验他人内心感受。上海教育出版社深圳牛津版本一年级下册的unit 12 A boy and a wolf 中,牧羊小男孩因无聊而去骗善良的农民们狼来了,小男孩只关注到自己觉得好笑、好玩、开心的情绪,完全没有顾及农民们的感受。他们之间的信任在小男孩再次骗牧羊人之后崩塌,结果最后狼真的来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孩子去扮演男孩的角色,然后再角色互换扮演农民们,去体验那种紧张感和被欺骗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就能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我相信这时孩子们不仅仅是知道不能欺骗别人这个规则,更多的是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为什么不能欺骗别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再比如,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和说话的语气。教育孩子们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所以当情绪发生时,首先应该识别自己的情绪,然后是疏导,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宣泄而不是堵塞情绪。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只能疏,不能堵。同理当别人也有同样生气的表现时,而且对方用不恰当的方式宣泄时,可能对你造成了情绪影响。这时你的反应很可能是被对方的情绪带着走也跟着激动起来。但是如果你有体会到对方的内心生气的情绪,并理解生气时的激动心情。你可能就会平静下来引导对方用适当方式宣泄出来,或是让对方识别自己的情绪然后从埋没了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

  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最后,在教学方式上应结合低段孩子年龄特点,利用游戏、角色扮演、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发掘自身的潜在能力,使之能够自发地、自主地、愉悦地学习,体验健康快乐的学习过程。结合上海教育出版社深圳牛津版教材的特点,站在儿童的认识水平和立场上,设计任务驱动型的情景活动。例如一年级英语教材下册的Unit 6 Drinks I like,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真实情景的任务:根据学龄儿童对美食的喜好以及聚餐的渴望布置“小小调查员—生日派对”任务。让孩子认识到要举办一场派对,需要做提前调查朋友们对不同食物的喜好等工作,提高孩子们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范式教学内容虽有预设,但是学生可能根据不同需求和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务,因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学生会出现不同的语言表达,但是同时也彰显了孩子们不同的语言能力水平和沟通能力。

  过去的教育是需要道理说明的,因为人们多数时间是在进行传帮带式模仿体验,单纯的知识和经验显得特别地珍贵。但是如今的数字化信息时代,人工智能逐渐取代了繁琐的人工操作,人类前所未有地减轻了低阶知识的负荷。所以,对于新时代人才而言,是更需要学会运用、重组和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并做出新的有推动力的决策。

  

  参考书籍

  《心的成长——心智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培养学生同理心,教师应遵循的两个原则》--《中国德育》2017年第20期

  Ines Kudo, Joan Hartley: 《充满同理心的教育》,世界银行网站 2017楠8月25日